居家戰(zhàn)“疫”期間,除了好好吃飯,關注身體健康,家長如何運用智慧加強親子溝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在孩子面前應該是怎樣的狀態(tài)?父母活成什么樣,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讓心理專家來為我們支招吧!
一、放平。所謂放平,就是把孩子當成朋友,平等地對話。要跟孩子共同創(chuàng)造、交流互動;要相信孩子,一起前行。孩子不是你的下屬,不能用來攀比、炫耀或者完成你未了的心愿和遺憾。任何事都要跟孩子商量著來。當父母以共同探尋的姿態(tài)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孩子就會有主動性、參與感、責任感,對自己的生命和生活負起責任來。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家長可以邀請孩子:你怎么看呀?你怎么想???這個想法是怎么來的呀?假如真的是這樣,會有什么不同呀?還可以有些什么想法呀?我們不要忘記把孩子照顧好的初心,不要忘了做父母的初心。孩子是一個獨特的生命,需要平等地對待,平等地對話。
二、放低。面對新產(chǎn)品、新技術、新方法、新理念,孩子有天然的敏感,我們要謙虛地向孩子學習,好奇地跟孩子一起去探尋。當我們像小記者采訪大英雄那樣,去好奇孩子是怎么做到的,去聆聽孩子的聲音,探索孩子內(nèi)在的生命世界的時候,孩子就會有無窮無盡的故事講給我們聽。如果父母總以知道很多的姿態(tài)和孩子溝通,久了以后孩子就不分享他的故事了。在這個復雜、多元的時代,我們應盡量做到保持謙卑。在與孩子互動的時候保持覺察和反思,有些是自己不知道的,和孩子一起做,自己看世界的邊界就大了。父母要跟孩子一起去拓展,孩子的心靈世界,孩子的潛力、活力、創(chuàng)造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所以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知道。
三、放手。我們不要以固定的思維來限定和框定孩子,要順其自然,要讓孩子水到渠成、渾然天成,要順水推舟、借力打力。我們要學會放手。可萬一放開了收不回來怎么辦?要做到收放自如。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其中還是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的。父母要改變傳統(tǒng)模式,意識到自己不是真正的權威,我們只是老爸老媽而已。我們要放平思路和姿態(tài),放手讓孩子去干。如果父母內(nèi)心深處能保持這種寬廣的大格局、大視野,承認自己也有不知道的,就會給孩子更大的空間、更多的時間,更加珍惜孩子的自主和自由。
父母跟孩子相處的時候要放平心態(tài),放低姿態(tài),放得下來,放手讓孩子去發(fā)展,激發(fā)孩子內(nèi)在的動力和活力。父母是放平、放松、放下、放手,而不是放棄,不是放任。正是因為放得下來,才有機會提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