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是中國重要的地理標志,也是中華民族經典的文化符號。今年55歲的胡安同是市中區(qū)居民,與瓷器相伴幾十年,被評為市工藝美術大師。
胡安同從小受到刻瓷技藝熏陶,讀初中時用自制的刻刀在瓷碗、瓷盤刻上雞鴨鵝等不同圖案。隨著年齡增長和知識的積累,他在傳承祖輩刻瓷技藝的基礎上,不斷探索研究,古今結合,四處拜師學藝,并得到國家級、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的言傳身教,同時融入了他對傳統(tǒng)書畫印藝術的理解,以及對油畫、攝影、木刻作品的感悟,經過多年的創(chuàng)作歷練,漸漸形成了自己的刻瓷風格。
胡安同在工作室創(chuàng)作刻瓷作品
在魯南水城向游客介紹傳統(tǒng)刻瓷技藝
2017年9月,胡安同參加了全市首屆民間絕技絕活大賽,他的傳統(tǒng)刻瓷技藝獲得二等獎。這次參賽給他增添了自信和勇氣,開始由“業(yè)余”走向“專業(yè)”的刻瓷創(chuàng)作之路。
瓷器本是易碎品。胡安同以刀代筆在其上點點刻下印痕,積“點”成“線”,積“線”成“面”;“點”有深有淺、有陰有陽;刻瓷作品成功與否關鍵在“點”的深淺與陰陽結合,形成作品的立體之感,最簡單的刻瓷作品至少也得刻出幾萬個“點”才能完成。一件作品從選料到成品需經7道工序,稍有不慎,極易出現(xiàn)刻裂、刻崩等現(xiàn)象,致使前功盡棄。
刻瓷是集繪畫、書法、刻鏤于一身,集筆、墨、色、刀為一體的傳統(tǒng)藝術。凡是能在紙上表現(xiàn)的書畫印作品,胡安同均能刻到瓷器上。與傳統(tǒng)書畫表現(xiàn)形式相比,他的刻瓷作品或晶瑩剔透,或黑白分明,便于把玩保存、展覽擺放、保潔清洗,且不脫色退色,易收藏傳世??檀勺髌窙]有再復性,件件是孤品。
刻瓷作品:《瑞雪兆豐年》
在逸夫小學向學生傳授刻瓷技藝
胡安同創(chuàng)作的《清明上河圖》局部“虹橋”刻瓷作品長60厘米、寬30厘米,茅舍、流水、扁舟、腳夫、毛驢等形態(tài)逼真。在這有限的“面”上刻出人物多達214個,有些人物的面部表情需要借助放大鏡才能看清楚,“鏡”下“腳夫”的眉毛、眼睛栩栩如生。胡安同說,這件作品從設計版樣到完成歷時2個月,刻了多少刀、留下多少個“點”自己也算不清。
創(chuàng)作《鐵道游擊隊》刻瓷作品
如今,胡安同創(chuàng)作的《開國大典》《清明上河圖》《鐵道游擊隊》《臺兒莊古城》等1000多件刻瓷作品,被海內外愛好者收藏,部分作品被天津美術學院作為“非遺”課件保存;2018年4月,他應荷蘭格羅寧根孔子學院邀請,赴荷蘭舉辦刻瓷作品展覽。今年3月,胡安同申報的“棗莊傳統(tǒng)刻瓷技藝”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記者 尋文波 吉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