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胸懷千秋偉業(yè),恰是百年風華。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牢記初心和使命,帶領中國人民歷經艱難險阻,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深刻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fā)展的趨勢和格局,為中華民族和人類社會發(fā)展作出了偉大歷史性貢獻。
回望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征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經據典、援古證今,賦予典故鮮活的時代價值,深刻闡釋百年大黨初心如磐、歷久彌堅的精神密碼。央視網《天天學習》特別策劃“典”亮百年系列,與您一起深刻領會。
【釋義】
王渙之(1060—1124),字彥舟,北宋元豐二年(1079)進士。據《宋史》記載,王渙之生性淡泊,恬于仕進,常言:“乘車常以顛墜處之,乘舟常以覆溺處之,仕宦常以不遇處之,則無事矣?!?/p>
1100年,宋徽宗即位后出現日食,經大臣推薦,王渙之應召入朝言政。他勸諫新君:“求言非難,聽之難;聽之非難,察而用之難?!毕M兆凇疤撔墓?,言無逆遜,唯是之從”。意思是虛心聽取各方意見,無論所言逆耳還是順耳,只要是正確意見都應當聽從。徽宗“欣然延納”,并想任命他為諫官、御史之職。王渙之以“臣由大臣薦,不可以居是官”為由,堅辭不受。
【解讀】
統一戰(zhàn)線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一大法寶。建立統一戰(zhàn)線,實現最廣泛的政治團結,擴大社會基礎,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是中國共產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取得勝利的一條成功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心向背、力量對比是決定黨和人民事業(yè)成敗的關鍵,是最大的政治。統戰(zhàn)工作的本質要求是大團結大聯合,解決的就是人心和力量問題。”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中,我們黨運用統一戰(zhàn)線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有力支持了黨和人民的事業(yè),是中國共產黨有效治理國家的寶貴經驗。
百年黨史,也是百年統戰(zhàn)史。1922年7月,中共二大《關于“民主的聯合戰(zhàn)線”的議決案》最早提出關于統一戰(zhàn)線的思想,對推動中國革命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1939年10月,毛澤東同志在《〈共產黨人〉發(fā)刊詞》中指出:“統一戰(zhàn)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zhàn)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948年,在挽救國家危亡、追求民族獨立道路上不斷求索的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積極響應中共“五一口號”。從此,各民主黨派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統一戰(zhàn)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共同見證、參與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光輝歷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統一戰(zhàn)線工作,建立健全統一戰(zhàn)線的多種組織形式,為黨外人士更好發(fā)揮作用搭建平臺、開拓空間,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事業(yè)的生機活力。在政黨關系中,中共中央通過會議、約談、書面等形式同民主黨派中央就重大方針政策和重要事務開展政黨協商,廣泛凝聚共識,匯聚強大合力。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展望新征程,我們要鞏固和發(fā)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zhàn)線,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添強大力量。
(作者 楊立新)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